何为冥想?有何用处?
很多人以为冥想就是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深沉思考。其实,冥想完全不是思考。
冥想确实最早来源于释迦摩尼。但并不是现在的佛教。个人不成熟的理解为:冥想是对大脑的训练。就像体育锻炼肌肉一样。
当然冥想有很多种,有的跟打坐,入定相仿。就我本人感兴趣的“内观冥想”来说,它是通过戒,定,慧的修炼,锻炼对于身体内在感知的意识(Awareness)和对于这些感知的平等心(Equanimity)。
人的痛苦来自于欲望的不满足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和厌恶。我们贪求什么呢?是贪求外界的物质吗?美丽的景色?所爱的人?稳定的工作?令人艳羡的财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都不是。我们真正执着的东西永远不是外在的。
我们贪求或厌恶的,是自己内在的各种感知。
我们人有六个触角——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体皮肤和大脑。当这六个触角和这个外界相对应的六个事物——景色、气味、声音、味道、物件和思想——相接触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部就产生了物理的感知。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几乎同时发生的步骤——意识、辨别、感知、习性反应。比如说:(1)脑中有一个画面出现。。。(2)是当年他向我求婚时的画面。。。(3)太愉悦、太美好了。。。(4)真想再得到这种感受(如果能回到当年该多好/为什么他变了)。我们贪求的并不是当年求婚的那一刻。那一刻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贪求的是在回想那一刻时,身体内部发生的生理、化学反应(多巴胺、荷尔蒙、肾上腺素等等等等)所带来的感知。又比如:(1)手臂上有东西和一种感觉。。。(2)是个蚊子块带来的痒感。。。(3)太不愉悦了。。。(4)真想这种感知快点消退掉。。。发现没有?求婚画面的感知本身并不痛苦,对于蚊子块痒的感知本身也不痛苦。但当你贪求过去的某种愉悦感知却始终得不到,或者当你想要不愉悦的痒感消退它却一直在那里的时候,痛苦和折磨就开始了。那为什么会有这样贪求和厌恶的习性反应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我们对自己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情,缺乏实际体验上的感知。虽然道理上理解,但是我们完全没有感知到(1)(2)(3)(4)的过程,我们也根本不知道我们身体正在起物理化学反应。所以更不可能意识我们是在贪求或者厌恶身体内的这些生理和化学反应。我们无知地纠结于最表象的事物——美好的回忆、或是蚊子块的瘙痒。
要从根本上改善人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回到身体内在的感知。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痛苦的缘起是我们对于愉悦和不愉悦的感知的两种习性反应——贪求和厌恶。在无知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这两种习性反应的奴隶。我们甚至完全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无时不刻地受着它们的控制。而在这十天里,当你开始用一颗平等心去观察身体内在的各种感知——即使愉悦也不企盼它持续,即使不愉悦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观察,你便开始通过实际体验,从最根本的层面将自己一点一点地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最终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这就是我们观察身体上下感知的目的。这个方法,也就叫做「内观」。也就是内观冥想的目的和作用。
结论:内观冥想--体验内在感知,驾驭感知从而彻底摆脱痛苦。
下面两篇网文是两位参加10天集中冥想训练的网友写的体验和总结。文章比较长,希望你能耐心读完。最后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一次读不完可以分几次读。
内观冥想在世界各地开有10天的集中强化训练。吃住学一切免费。国内在石家庄和廊坊市有训练营。这里是它的报名网站 http://ng.81355.net